2)第一百九十九章_女帝养成系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顾氏的顾名世家族所创,是一种声名卓着的刺绣艺术技法和制品。

  顾名世,松江人,嘉靖三十八年(公元1559年)进士,官至尚宝世丞。顾名世的长子顾江海有一妾姓缪氏,善于丝绣,将精湛的技艺带人顾家,于是世代相传、遂成家法,以后顾氏后裔代代相传、技艺绝伦,因此得名;又因为顾名世晚年修筑园林“露香园”颐养天年,因此顾绣又称为“露香园顾绣”。据传顾氏绣法得自于皇宫内廷,顾绣的特点是:人针间不容发,擘丝纤如毫毛,加上配色精妙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顾绣图案题材,以山水、人物、花鸟为主。其中有名的顾绣巧匠有缪氏、韩希孟和顾兰玉。缪氏是顾名世的长子顾江海之妾,也是顾绣的创始人。她绣技很高,“所绣人物、山水、花卉大有生韵”。顾名世孙顾寿潜之妻韩希孟,擅长书画、精于女红,将顾绣技艺推向了极致,后人称其绣品为“韩秀”或“韩媛绣”。到了清代,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开设刺绣作坊,广收徒弟,传授顾绣技法。从此,吴地民间妇女争相仿制。商人开设绣庄,收购绣品,顾绣之名蜚声海内外。但是由于顾绣讲究意境,须有相当美术根底,所以未能真正普及民间。此后顾绣就逐渐衰落几至失传。建国以后,由于对于传统艺术加以重视,几经努力,顾绣终于有所恢复。收藏顾绣最多的是辽宁省博物馆,其中印有“韩媛绣”、“韩氏女红”的绣品有八幅。上海博物馆藏有韩希孟的<藻虾图>等四幅绣品。此外,江苏南京博物院、镇江博物馆、苏州博物馆等也收藏有传世的顾绣,如《杏花村》、《山水三寿》等图轴。

  还有京绣,又名宫绣,它以雅结,精细,图案秀丽,针法灵活,绣工精巧,形象逼真为主要特征。其选料精当贵重,

  豪华富丽,不惜工本。京绣以在绒布上织绣为其独到之处,在京绣作品中,一针一线无不浸透出帝王亲贵的倾天权势。京绣的最大特点是绣线配色鲜艳,其色彩与瓷器中的粉彩,相近。京绣讲平,细,匀,光,甚至超过苏绣。京绣在产品规格上,多种多样,尤其是有些纹样在其他绣品中是不准使用的,如龙袍等。京绣在图案纹样的运用上更讲求丰富的吉祥喻意,绣面丰富充实,绣品上图案都以吉祥八宝(宝珠,方胜,玉磐,犀角,古钱,珊瑚,银锭,如意)八吉祥(轮,螺,伞,盖,花,冠,鱼,肠,因代有佛门色彩,也被成为佛家八宝),海水江崖(有湾立水,立水,立卧三江水,立卧五江水,全卧水)。京绣所用的主要颜色有黑,黄,红,蓝四色。黑为玄,黄为权,红为喜,蓝为贵。其代表绣品有皇家用品,清代官服补子,群仙祝寿,百子图等。

  汉绣主要流行于荆沙,武汉,洪湖一带,其作品曾多次在京展出,还参加了巴黎,华沙等国际展。汉绣,是以楚绣为基础,融会南北诸家绣法之长,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。它的用针有别于四大名绣,采用了一套铺,平,织,间,压,缆,掺,盘,套,垫,扣的针法,以“平金夹绣”主要表层破色,层次分明,对比强烈。追求充实丰满,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。绣品可以以枝上生花,花上生叶,叶上还可出现“花无正果,热闹为先”的美学思想,呈现出浑厚,富丽的色彩。

  随着刺绣的发达与创新,延至今日,又形成许多新的刺绣,如乱针绣、束绣、双面绣、双面异色绣、精微绣、彩锦绣等。另外还有许多边疆少数民族的织绣,亦充分表现原始风格的自然美与拙朴之美。刺绣最早多为实用,及至宋元广及书画之制作,渐乃成为艺术珍赏之用。故宫所藏之刺绣,多属此类。时代最早者为五代,而用品最多者为清代。经历代的创新发展,各具特色,皆有高度的成就。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几乎皆为精品,绣工匀整,针线细密,设色精妙,深得书法精髓,且均裱装成册轴卷,使观赏者往往误以为书画,欣赏珍藏艺术价值极高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ustk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