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101.两位皇帝依然在彼此使绊子_你的帝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几天前,三大营中的精锐在李邦华的带领下叫苦不迭的向高阳县行军,李邦华的几百名家丁跟在行伍最后面,收拢着掉队的京营兵。抽走了八千名精锐北上支援关宁后,这两万多京营兵已经是京营的老本,此时除禁军二十六卫以外,京师已无可用之兵。

  刘之纶告诉我,军队应该注重战略机动性,一支可以转战千里的军队可以当成几支军队来用,我很同意这点,罗马军团最引以为傲的并不是装备或训练,而是在良好的公路网上快速行军的能力,一旦边疆有事,帝国可以迅速利用地中海航运和罗马大道向热点地区投送兵力。

  在听取了我和刘之纶以及王祚远的建议之后,李邦华选出了三大营中堪用的两万多人,从京师出发,向保定府进军,除了带有辎重以外,还带着几座光学电报站所需的大旗和千里镜,装在大车上。每走十里,便分出一个百人队,在路边扎营,竖起电报站,尽管军队离开了北京,通过永定门上新建的电报站,我依然能在半个时辰内取的京营的最新消息。

  今日扎营在何处,点卯时各部掉队多少人,哪个营的兵偷了农家的鸡,被当地士绅追着打。

  我只能派快马再送上五千两帑金,加急送往李邦华处,要吃鸡买就是了,别再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。

  这次让军队长途行军,只要是为了迎大猪蹄子他哥哥的老师,前兵部尚书孙承宗重新上任,反正上哪儿不是拉练,不如直接一次性解决两件事,把孙承宗顺道接回来,要是行李多还能用辎重车拉,为了帮他搬家,我特意选了十几个精通抄家的锦衣卫去帮忙。

  赛里斯的道德中对谦逊有一种病态的崇拜,之前让袁崇焕来上任,我让他来,他说他不行不肯来,我说你来,他说他没啥本事,年纪又大了,不肯上任。我险些气笑了,袁崇焕才四十多岁,就敢三番五次推辞,那孙承宗贵为前任皇帝的老师,不得来个七擒七纵啊?

  北京到保定有驿路,书信往来也就四五天,但加上保定到高阳,那就得一个礼拜,来回推辞七遍,就得七七四十九天。

  您搁太上老君的炉子里炼丹呢?

  至于八百里加急嘛,八百里加急跑一回,人力马力算下来不知道多少银子,皇帝家也没余粮,余粮都被那帮一天要吃四顿的宫女太监吃光抹净了。

  好在电报站的效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,通州到北京的电报站现在已经投入运行,现在调度通惠河上的船闸方便了许多,船队不用在通州慢吞吞的等着了,只要北京发个报,立马就能趁着水头开进京城,上游水头过大时,也能及时让沿途船只靠岸抛锚,免得倾覆。

  除了这些电报站成本很高之外,倒也没什么缺陷,不过能花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,何况怎么都比八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ustk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